手指食物几个月可以吃?
看到题主的问题,觉得特别可爱!因为我是做婴儿辅食的,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对孩子食量的预估几乎全是基于自己平时吃饭的量,比如“我一碗饭吃得饱,所以宝宝也应该吃两碗饭”或者“我一顿饭吃三个包子,所以宝宝也应该吃三个”…其实,宝宝的肠胃和咀嚼能力跟成人都不在一个量级上,对营养的需求和吸收率更是大不一样。
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小宝宝的身体发展规律和消化系统发育程度 刚出生的宝宝,味觉已经相当灵敏(否则也不会有“饿不死”的婴儿);但吞咽功能和咀嚼能力都很差,口底肌肉也不够发达,无法很好地控制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 刚刚添加辅食的宝宝,只能摄入糊状、泥状的食谱,而且需要经过漫长的从稀到稠、从少到多、从无渣到有小渣的过渡才能逐渐适应。
同时,由于宝宝肠道壁的肌肉群(肌层)还没有发育成熟,肠道蠕动能力有限,又由于口腔肌肉和吞咽功能的限制,导致宝宝在食物咀嚼不充分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所以,对于小宝宝(尤其1岁以内的宝宝),我们建议: ① 从少量开始,慢慢增加;② 食物从液体到固体,循序渐进;③ 食物形状由细碎到粗碎,逐步调整;④ 多选择富含铁、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和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的食物,以保证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⑤ 多选易消化食材,蔬菜可以先煮熟再打成汁,肉类食物尽量做成肉肠或肉丸。⑥ 在制作辅食时,尽量减少调味品的使用,保持食物的天然味道。⑦ 注意食物清洁,生熟分开,保证食品安全。
从宝宝的发育过程来安排,训练宝宝自己吃手指食物的合适时间是从宝宝七八个月添加离乳食品后开始尝试,9个月开始逐步使用手指食物替换离乳食品,到宝宝一岁后逐步用完整的家庭食物代替离乳食品。
给宝宝提供的手指食物需要符合软、熟、烂等泥糊状食品的要求,开始提供的手指食物要容易咬化和吞咽,如软熟的半个香蕉、半个牛油果、浸软的半个草莓或半个 blueberry(即小蓝莓)、半个去皮煮熟的宝宝 potato片去壳熟蛋黄(从1/8个开始)、蒸熟的南瓜条、熟软的西蓝花小朵、去骨的蒸熟鸡腿肉、馒头片、半个蒸熟的红薯、豆腐、切成宽片条的蒸熟的胡萝卜条、切成小块的马铃薯(煮烂且无盐)、切成小方块加黄油蒸熟的南瓜等等。提供的手指食物的大小要合适,稍大点的水果要切成适合宝宝口腔的大小,如半个蓝莓/ 草莓、小方块土豆之类;形状要粗一些,如香蕉要从中间切开给宝宝拿着吃,这样宝宝容易抓握。训练开始时,最好从吃手指水果开始学习,容易成功,增强宝宝自己吃饭的自信,促进下一次继续尝试。
手指食物的原则是食物的大小适合宝宝口腔,形状适合宝宝抓握,食物足够软烂容易吞咽和消化,提供的食物最好是不加盐糖及调味品。手指食物的好处是能够有效训练宝宝的咀嚼吞咽功能,预防今后的喂养拒绝和偏食挑食,减少隔夜积食上火等消化功能紊乱,促进宝宝神经心理及感知觉的发育,纠正或预防过度的家长喂养干预和对宝宝的迁就溺爱,有效防止宝宝今后产生过分依赖和性格任性、攻击敌对等异常行为。从7个月龄开始提供手指食物训练宝宝自己进食,到10个月时如果仍然拒绝自己用手抓食物吃的,可以尝试用离乳食品装入食物推子让宝宝自己练习抿着吃,每次成功后都要给宝宝鼓掌、夸奖,不断强化纠正其拒绝自己吃的异常行为。
除了离乳食品的添加要按照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外,手指食物替代离乳食品也要循序渐进,从宝宝容易接受的食物(手指水果)开始,到难接受的非水果类手指食物;从容易吞咽的熟烂的片条状食物到难吞咽的块状食物;从甜味、果香味的食物(水果)到味道淡的食物(馒头片、土豆片、南瓜片等)。通过每天训练宝宝吃手指食物,由开始的一小块水果到以后多种水果、片条状食物、块状食物等,从每天成功吃1-2块发展到3-5块,从水果类成功发展到非水果类食物,从1-2种食物成功发展到5-7种甚至上百种家庭食物,从成功吃一小块到能吃一小盘,从一小口一小口成功抿到一大口,从不能咽到能直接咽再到能熟练咀嚼吞咽,训练宝宝能从坐盆吃离乳食品到坐在大人餐桌旁一起进餐。从每天训练一次到训练2-3次甚至更多次,不断强化训练,循序渐进,逐步过渡,最后全部用家庭食物(无盐糖和调味品)在大人餐桌上进餐。训练过程中妈妈和家人要不断鼓励、夸奖、拥抱、亲吻宝宝,不断强化训练,逐步过渡,直至完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