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年几个月?

申登奥申登奥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周历是夏商周三代的历法,一年13个月,一个月36天。以十一月为正月。十二月腊祭,因此又称腊历。 商朝有四种历法,殷历、祖乙历、殷衡历和殷正朔(一说武乙帝时历),殷历与祖乙历基本相同,殷正朔比祖乙历多一闰月。 一月份叫元月,十二月叫腊月或者阴月。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以十月为岁首,建元纪年,即从十月起计,到次年九月止为一岁,这种纪年方法称为颛顼历。此历法以冬至所在之月为正月(秦末项羽称西楚霸王时仍沿用)西汉初期沿用了几十年,到刘邦的孙儿汉文帝时才改用孟春正月做岁首。但十月为岁首这一纪年传统一直保持到了隋初。

汉武帝时制定了太初历,把孟春正月定为一年之首,并采用了一年中365.25天的朔望月周期配十二节气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框架。这一年也被称为太初元年;东汉末年曹操制定的魏律中规定,以立春为岁首。三国时的吴国则仍然按照旧例,以十月为岁首。直到西晋建立之后才统一使用孟春正月为岁首。 唐初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开元年间改以冬至为岁首,此后又一度恢复正月为岁首。

北宋初年,因避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弘义的讳而将“寅”改为“祀”,又把孟春正月改为孟冬十月,所以宋朝初年一直以十月为岁首。直到神宗熙宁四年才恢复孟春正月为岁首,并用至南宋灭亡为止。 元、明两代仍以孟春正月为岁首。清承明制,也以孟春正月为岁首。 民国三年,即公元1914年开始采用公历纪年,以阳历一月一日为岁首,农历仍沿袭旧习,仍以阴历年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元旦节或春节日。

现在中国普遍使用的的是夏历也就是俗称的旧历。每年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共三百六十天。但是夏历没有闰月,所以每三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差约十三秒之多!这样就导致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点不断提前,从而影响指导农业生产的准确性。 为了纠正这一点,明朝嘉靖皇帝命朝廷大臣编撰新历法来加以改正。于是出现了《大统历》 《回回历》等历法。由于明朝末年统治阶级腐败无能,导致清朝入关以后《大统历》在天文推算方面逐渐落后于《回回历》,所以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决定用新编制好的《中西合璧历书》取代了原来的《大统历》,成为官方通行历法。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公历。 所以说中国古代其实并没有统一的岁首和时间体系,只有夏历一种比较固定而已,而且因为夏朝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我们平时说的“古时候”其实指的都是夏朝以后的时期或者说是在夏朝的基础上建立的朝代的时期!至于汉朝以前的就更不能算数了。。。

优质答主

我国古代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它具有阳历和阴历两者的性质并有效克服了二者缺陷,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因此古人制定日历时,既要考虑太阳也要考虑月亮,还要顾及地球自转的时差等。

所以冬至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清明谷雨立 夏小满芒种小暑大暑立秋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等(从冬至开始到下一个冬至)每个月30天12个月365天左右…… 大约在公元814年《新唐书·天文志》中首次提到节气划分法“初,气分三十日,加二十余日,为四节气……周而复始。”而现代的二十四节气则起源于公元前104年,当时西汉武帝命落下闳修订太初历,将立春、立夏、夏至、立秋、立冬、冬至、小寒这七个最重要的节气命名为“节候”以代替传统的农历月令制度,又由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包含两个特征:一是表示气候温度的变化,二是表示物候现象的出现或变化,因此它们被称为“二至”“二分”或“四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