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两个月用安抚奶嘴好吗?
和莼最佳答案
宝宝已经两个多月了,刚看完牙,医生说是牙龈痒,但是不建议给他用牙胶之类的,因为牙根还没完全形成,会妨碍牙齿发育;也建议不要给宝贝用安抚奶嘴,长期用安抚奶嘴会影响咀嚼和发音。 个人觉得安抚奶嘴其实是一个戒除神器。
宝宝如果习惯了吸吮安抚奶嘴,就不会再愿意吃妈妈的奶头,妈妈可以放心给宝宝断奶;而且一旦宝宝含着安抚奶嘴入睡,妈妈就可以把奶嘴拿掉,让宝宝学会独自睡觉。 但是,我并没有给我的宝宝用安抚奶嘴! 为什么要拒绝抚慰奶嘴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大部分婴儿用品都含有甲醛、双酚A等有害化学物质,对宝宝的伤害非常大,而安抚奶嘴也不例外。有研究表明[1],8成以上的儿童玩具都存在有毒物质超标的问题,其中甲醛的超标率更是达到92%,这些有毒物质的含量虽然都在国家容许范围之间,但仍然可能对孩子的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2)宝宝口唇周围的皮肤很嫩,而且经常分泌口水,如果使用安抚奶嘴,很容易引起局部皮肤潮湿、泛红甚至破裂,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容易导致细菌感染,造成宝宝肌肤问题。
(3)有的宝宝习惯了含安抚奶嘴入睡,如果不小心睡着了,很可能会因此噎着。之前就看到过这样可怕的报道:一个妈妈夜里起床给孩子喂奶,没想到孩子含着的安抚奶嘴掉了,宝宝马上被噎住,妈妈赶忙将孩子翻过来拍背,但为时已晚,孩子很快因窒息而亡…… 类似的惨剧还有很多,为了安全起见,家长千万不要给宝宝用安抚奶嘴了。
两个月的宝宝正处在吸吮能力发育期,到4个月时是吸吮能力发育的高峰期,3-6个月会将外界事物放进嘴里反复的吸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给宝宝用安抚奶嘴,能够满足宝宝吸允的欲望,使其能得到一定的安慰,同时还能够促进宝宝吸吮能力的发育,所以两个月的宝宝可以用安抚奶嘴。
婴儿使用“安慰奶嘴”可降低猝死率婴儿猝死症是新生儿到1岁这个年龄段的婴儿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人们把这种原因不明的死亡称为婴儿猝死症,一般发生在睡眠中,家长看护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近日,来自新西兰的一项研究发现,婴儿“吸吮”能降低猝死率,而使用“安慰奶嘴”的婴儿比选择“手指”作为“安慰物”的婴儿,猝死的几率要低60%~70%。
从心理学上讲,2个月~4个月大的宝宝,出现了“口部自我安慰”。如果你观察到宝宝出现了磨牙、流口水等现象,要当心,这很可能是宝宝开始“吃手指”了。在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作“口腔期”。当宝宝吸允“安慰奶嘴”等物品时,能够起到类似按摩口腔的作用。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吃手”有助于训练口部肌肉,有利于学会说话,促进大脑发育。而且,吃手时,宝宝会很安静,有利于休息,能够促进大脑发育。而用“安慰奶嘴”替代宝宝的“小手”,同样可以产生“吸吮”的功效,而“吸吮”会使得迷走神经兴奋,降低心脏的工作速度和强度。因此,宝宝的心跳和呼吸减缓下来,而不至于出现呼吸紊乱等可能导致猝死的症状。
选择“手指”还是“奶嘴” 猝死的婴儿中,超过90%是在6个月大前发病,大多数都发生在后半夜。这个阶段,大多数宝宝都还没断奶。因此,每次喂完奶,就要让宝宝吸允“安慰奶嘴”(不一定要选择带奶嘴的那种,选择普通“哑铃型”的就可以了)。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在喂母乳的前两周,让宝宝先熟悉乳头,再去接触“安慰奶嘴”。因为2个月内,宝宝正处于“乳头混淆期”,习惯了吸奶嘴,可能会不太愿意吸允“妈妈”的乳头。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宝宝,什么时候接触“安慰奶嘴”都可以。
每次用“安慰奶嘴”当宝宝睡着了,就要拔出奶嘴,以防宝宝养成一拿走奶嘴就醒,从而再要求继续吸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