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痒了几个月还不好?
先查原因,后谈对策 皮肤发痒是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引起瘙痒的“真凶”包括:真菌、过敏原(如动物毛发、花粉等)、化学制剂、热、干燥空气等,某些系统性疾病也可引起身体局部或全身性瘙痒感。 在无法明确自身皮肤痒的原因的情况下,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医嘱治疗。
如果就诊后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因素,而皮肤痒的症状持续存在,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止痒,同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减少热水、肥皂、沐浴露等的沐浴次数和强度;
2.避免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皮损,甚至造成新的皮损;
3.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皮肤恢复;
4.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葱、蒜等,避免烟酒,有助于病情缓解。
当然,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才能更好地抵御疾病的侵袭!
皮肤感觉痒,很多市民以为是简单的皮肤病。医生提醒,如果痒了两三个月不好,最好查下血糖。因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可能会引起血管和神经的病变,而神经病变又会引起皮肤的并发症,引起顽固性全身痒。
如果糖尿病患者出汗异常,也是引起皮肤病的原因之一。人体出汗是自我调节温度的生理反应,一旦超过这个界限,异常出汗,就是疾病信号,比如糖尿病易出现皮肤干燥和多汗异常。多汗异常是因为糖尿病人的神经受损,影响了排汗系统,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出汗异常不及时处理,细菌、真菌容易在皮肤上生长繁殖,导致汗斑、真菌性皮肤病等发生。
医生提醒,糖尿病易引起的皮肤病包括:1、皮肤瘙痒症;2、真菌性皮肤病;3、毛囊脂溢性角化异常、毛囊炎、鱼鳞病、疖痈等。这些皮肤病大多与患者糖代谢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异常有关。因此,患者出现的皮肤瘙痒和相应的皮损,经过抗菌、消炎、止痒、缓解干燥等药物治疗会改善,但很难根治,只有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基础上,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专家支招:市民在出现两三个月痒也不见好转,而且伴随出现以下症状之一者,应到内分泌科排除是否糖尿病:反复生疮疖,特别是女性患者外阴痒和反复发作外阴疖;经常感觉下肢蚁爬感、烧灼样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
温馨提示:以上介绍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困扰,还请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