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一个月能长多大?

尉夕月尉夕月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平时在鱼塘里面养的淡水鱼幼苗一般是指从鱼卵孵化出来的幼体,它们要经过5-7天左右的时间发育成为具有外部生殖器的稚鱼(也叫鱼苗),这个阶段它们的生长是依靠体内贮存的脂肪和蛋白来支撑,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鱼类的“胎生”过程。

这种通过体内营养储存完成初始生长的鱼类都有体内受精、卵胎生的特点,常见的有鲤鱼、青鱼、草鱼等。这些淡水鱼的幼虫通常体色较暗,身体呈纺锤型,口器咀嚼式,以摄食藻类或细菌为主。当它们长到2cm以上时,就可以开始投喂颗粒饲料了。

不过,这类鱼儿在最初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中毒死亡,我们在野外水域钓获此类鱼种时最好不要直接放回水中,而应带回去养一段时间后再行施放。 还有一些海水鱼也会出现在我们的池塘或者水库里,例如黑鲈、翘嘴鲌,海钓爱好者经常垂钓的上鱼率极高的黄尾鲴也是其中一种。这些海洋鱼类进入淡水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繁殖,它们是直接从母体吸取营养开始活动的,所以体型往往比较大,长度可以超过50厘米。

黄尾鲴属于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生态条件下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包括水蚯蚓和黄粉虫等,随着食物链传递最终由人类作为终受体。当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今它们也已经能够适应人工饵料的投喂。

干雨辰干雨辰优质答主

鱼宝宝生长的速度是很快的,如果食物充足,水体合适,温度适宜下,一般情况下一周就会长大一倍。

当水温在20度左右时,鱼宝宝每天大约能长长2.5毫米左右,二者的比值大约为1:40。当水温处于20-30度之间时,比值大约为1:35。当水温高于30度时,比值是1:30左右。

当然,这些都只是经验数据,在实际养殖中很难去准确的计算。另外鱼种的品种,食物情况等也影响着鱼宝宝的生长速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