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个月的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如果宝宝拉肚子,妈妈首先需要观察一下宝宝拉肚子的程度、以及一天拉几次(注意记录); 然后用温度计给宝宝量一下体温(测量体温方法详见链接:如何给宝宝测体温?); 最后,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向医生提供宝宝的母乳或奶粉食用时间、次数、性状和大便的次数、性状等信息。 医生会通过检查判断腹泻的病因,可能做的检查如下:
医生会根据上述检查判断腹泻的性质和原因,并据此对症治疗。 如果医生诊断为感染因素导致的腹泻,可能会给开一些药物口服,或是进行输液,以补充因为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仅适用于感染性腹泻,且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果是非感染性的腹泻等,一般无需服用抗生素。 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应注意自己的饮食,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和不消化的食物,以免导致宝宝腹泻加重。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及时更换尿布,尽量保持宝宝的皮肤干爽,以防皮肤瘙痒继发细菌感染而使疾病迁延不愈。
腹泻是危害婴儿健康的一类疾病,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肠炎。因为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而且一旦患病,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脱水,威胁生命。
无菌型肠炎综合征
这类肠炎大多发病比较轻微,病程较短。患儿一般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发出现腹泻。大便每天四~八次,常为蛋花汤样或黏液状,偶有呕吐,常呈间断性,体重一般不会下降。治疗不及时,可迁延数周甚至数月,转变为迁延型腹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儿有严重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则易转变为慢性腹泻。对于这样的患儿,家长要引起高度重视。
感染性肠炎
80%以上小儿秋季腹泻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多发生在8~12月份,发病时除腹泻外,常伴有发热及呕吐。大便每日三次~十余次,呈水样、蛋花汤样,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脱水可引起少尿或无尿、腹胀、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出现腹泻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