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小板降低的原因?
1、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占所有病因的60%左右;患者多为3岁以下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自限性、反复出血发作,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
2、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 常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用药史中有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癫痫药苯妥英钠、抗结核药利福平、氯丙嗪等。治疗以停止服药、对症处理为主。
3、急性白血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某些恶性肿瘤等也可以出现血小板下降的情况,需要医生结合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特殊类型的血小板减少症,其临床表现可无凝血功能障碍,因此即使血小板数值很低,也可能无明显自发出血症状,但容易发生轻微擦伤,导致瘀斑形成,此类情况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而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则最常见,多发生在儿童期,平均起病年龄为5~9岁。男女比例约为1:7,约有半数的病例在病程中可有自发缓解,预后较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血小板计数小于30×10^9/L时,患儿会发生严重贫血,并且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的症状。当发生颅内出血时,如果血液不能及时有效排出,则可以引起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