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怎么夭折?
婴儿的死亡是指生命从孕育到出生,从出生到生长,直至走向成熟的生长死亡。是儿童期生命终结的早期阶段。其中胎儿死亡包括孕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死亡。出生时的死亡称为新生儿死亡率,即新生儿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死亡。
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除受生物学、遗传学因素的影响外,还受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和教育、卫生条件,以及母亲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的家庭中都存在差别。在我国城乡也存在同样差别。如城市5岁幼儿的死亡率1980年为千分之12,而农村则高达千分之21。
过去认为,感染、窒息和外伤是婴儿夭折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资料表明,90年代初,感染性疾病仍是婴儿主要死因,占死亡总数的45%,其中肺炎居首位;另外,还有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肝炎等。中毒也是婴儿的重要死因之一,其中毒食物中毒和农药中毒占相当大的比例。先天异常如先天畸形和脑瘫等是婴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发达国家,意外伤如溺水、车祸、触电等,以及婴儿猝死综合症均是婴儿主要死因。我国城市婴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新生儿窒息、肺炎,以及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在农村,前三位死因是肺炎、腹泻、心脏病和新生儿窒息。
预防感染性疾病和中毒的发生;加强胎儿保健,做好新法接生工作,进行新生儿的窒息复苏抢救,开展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可以有效地挽救夭折的婴儿。我国对婴儿夭折进行普查是1986年开始,主要普查城市居民户及1985年后出生的未满7岁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