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月宝宝能打针吗?

司小马司小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家小公主十个月的时候,因为反复发烧,病情严重,医生建议注射用药治疗,我们第一次带这么小的孩子注射疫苗,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儿。但是,在充分了解了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我们还是选择了相信医生。 注射的是乙肝疫苗第二针,孩子躺在手术台上,扎针、推药,每个环节都有护士姐姐温柔地安抚着宝贝,我则在门口紧张地等着,生怕听到里面的呼叫器响起……幸运的是,宝宝没有发出一声哭闹,一切都很顺利!

不过,接下来的半小时,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刻——宝宝烧得更厉害了,浑身通红,不停地哼唧,我们却毫无办法。医生过来,给我们讲了可能的原因和措施,听上去相当专业,但当时已经容不得我们多想了,按照他们的嘱咐,我们抱着宝贝不停地抚触、喂奶,大约二十分钟后,宝宝的体温开始下降,情况好转很多。

那天是2017年6月3日,农历四月二十八。后来查了黄历,发现那天的宜忌中赫然写着“嫁娶”二字!现在想来,真是莫大的讽刺。 事后我们问医生,为什么当时要给宝宝注射药物呢?医生解释道,因为宝宝反复发热,需要找原因、除病因,而注射的药物可以最快地消除可能存在的感染。至于可能的风险,医生说,只要是正规的医疗行为,风险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且是很低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后来的事儿。宝宝三个月的时候,因腹泻住院,检查后发现有些贫血,医生让抽血化验。我和老公站在急诊窗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父母膝盖上、手里捏着皮球的小公主,她的表情显得那么淡定、从容,一点儿也没哭。而我们的心情却很沉重,在走廊里走来走去、徘徊不定。最后,我们鼓起勇气走进急诊室,对医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她已经很坚强了,是不是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这个抽血?” 医生听了,笑着对我们说,原来你们担心这个啊,你们可以把她抱进来,放在我腿上,我就抽她手指头的一点点血。果然,当我的手指轻轻搭在小手背上时,女儿居然没说什么,还冲着我笑了呢!

杜芙蓉杜芙蓉优质答主

注射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所有新生儿应该都要按照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甚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亲所生的胎儿也不能例外。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抗体存在年限各人有所不同,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免疫功能,注射乙肝疫苗的次数、剂量以及间隔时间等等。一般来说抗体能够存在3到5年左右,而且保护性抗体(中和抗体)的滴度并不能终生检测,因此,有些人在注射疫苗多年后进行检查时有可能无法检测到抗体,但此时体内仍可能存在保护性抗体。你可以到专科医院进行免疫后抗体检测的血清学指标检查来决定是否需要加强注射乙肝疫苗。同时,鉴于抗体产生有一定时限,孕妇在产前检查发现患有乙肝就应及早按照程序接受乙肝疫苗阻断治疗。乙肝在全世界范围都有着非常高的发病率,而且大多数慢性乙肝患者在我国,被称为乙肝大国。随着医学发展及对乙肝的深入了解,乙肝已经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恶性传染病,大部分乙肝患者是可以控制甚至治愈的,但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要进一步进行预防,因此,提高对它的警惕性并进一步做好预防还是需要的。如果母亲患有乙肝,其子女在早年接受乙肝疫苗注射后是不可以再进行打针等等操作的,因为在注射操作过程中的针具有可能带有乙肝病毒,如果再进行注射就有被感染的风险。如果注射操作过程严格,所使用的针筒、针头都是严格消毒且完全杜绝了病毒的可能,没有直接接触到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是不会被传染乙肝的。由于你提到的注射疫苗后的抗体存在年限各人有所不同,因此,如果注射操作不能保证完全无菌及被感染有可能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体液,个人认为在确认未被感染的前提下,在18周岁以后再根据抗体滴度(IgG抗体)是否需要加强注射乙肝疫苗后,再接受其他项目治疗或工作,在此之前尽量避免相关操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