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壁有什么作用?
“玉璧”,《尔雅•释器》注,“璧,小圆璧也”。汉代刘熙在《释名·释宝石》中解释道:“璧,闭也;一圆而闭。” 也就是说,“璧”是一种圆形且中间有孔的玉石。我们通常把和玉璧相似但是中间有一道裂口的玉器统称作“璧”,其名称也是这样来的——它最初只是特指“中间有空的圆盘形玉器”,后来引申为所有带孔的玉环、璧环、耳杯等形态的玉器了。 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两代,玉璧一直是礼器中的主角之一。这种由古至今的礼仪用玉传承有序,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礼”的重视。所谓“六瑞”(六种不同的祭祀用玉器)之首就是“璧”。在今天的出土文物里,玉璧也往往是规格最高的玉器。
作为“六瑞”之一的璧,最初的用处是在祭祀时作为“礼神之物”。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里说得很明确:“璧,礼神之用。”不过,由于玉器制作成本高,并不适合大量生产,因此早期的玉璧都是孤品,很少有成对的。
到了春秋晚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始仿制玉璧。因为璧是礼器中最珍贵的一种,许多国家都有制造自己国家的璧。这直接导致了玉璧在造型、纹饰等方面趋于统一,同时制作工艺也有所提高。 进入战国以后,玉璧的形制逐渐演化为两种:一种直径较大的圆璧,一种中间有孔的璧环。这种演变可能是受到青铜礼器的影响。此时,玉璧的礼仪功能仍然很重要,但装饰功能也开始出现。
秦一统天下之后,建立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礼仪所用的玉器制度也有了新的规定。其中,玉璧的形制有所简化,变成了“射覆式”玉璧,即现在的“圆环形的玉璧”。这种形式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