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是什么作用?
中医理论的“三焦”,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器官。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它是一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称。 《内经》中有关三焦的记载很少,只有几句:“心胸中大寒,名曰三焦。”“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注解《内经》的时候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
明代医学家李梴说得更具体:“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上焦如雾,中焦如沤(ǒu),下焦如渎。” 三焦到底是什么呢?从这些文字上看,它似乎是指脏腑之气,但又不是单个的某个脏腑,而是包括各个腑在内的一切脏腑组织所共同拥有的气。这种气具有通行元气、濡养脏腑的作用,就好像大自然中的雾气、雨露和溪流一样,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人作为万物之一,当然也在它的滋养范围之内。 所以,如果体内有了积热,中医会说是“三焦热盛”;如果体内有了湿气,中医会说是“三焦湿气重”;如果体内阴阳失衡,阳虚火旺,中医也会说是“三焦功能失常”导致的。 除了调节气机外,中医理论认为,三焦还具有贮存津液的功能。所谓“三焦蓄水”,就是指三焦这个通道里积聚了很多水液,这些多出来的水液无法被运送到其他地方。
虽然这些术语都是中医自己的说法,但其中还是隐藏着一些现代医学的理念。比如关于三焦是“人体三元之气”的说法,就与现代医学的概念类似了。因为现代研究已经证明,人的大脑是有三层结构的,分别称为脑髓、大脑和小脑,而这三层结构合起来才相当于中医所说的“元神之府”——这正好与三焦“包罗元气”的功能暗合。 而中医所说“上焦如雾”的雾气,与现代医学所发现的淋巴循环有相通之处。因为从表面上看,身体的淋巴系统确实是“遍布全身,循环流动”,而且其中含有的细胞看起来也是飘浮在液体里的,正像烟雾或雾气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