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的发热原因?
说到发烧,很多家长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倾诉经历: “我家孩子一发烧就抽搐、抽筋,可吓人了!” “我孩子发高烧,温度高达40℃,吃了药就昏迷了,吓得我们赶紧送医,医生说是高热惊厥。” “我儿子3岁时发了高热,全身通红,一直在说冷,后来还吐了,第二天整个人像傻了似的,一点精神都没有……” 类似这样的案例,每年儿科门诊都会见到很多。
儿童发烧,可谓是父母心中的一大“噩梦”。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大脑皮层对体温的调节中枢不十分敏感;而且孩子的基础代谢较高,身体产热多,散热少,所以在同样环境下,孩子的体温往往会更高于成人。 与孩子娇弱的生理特点相关——如果孩子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或者患有感染性疾病,那么发热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儿童疾病中,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病因,而消化道感染其次。
当然过敏、结膜炎等也都可以引起发热。 如果家长不能明确宝宝发热的原因,应及时带宝宝就诊,由医生判断并治疗原发病。 不过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发热都需要就医。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好,温度在38.5℃以下,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家长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多喝温开水,勤换衣物,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和精神状态。
如果宝宝温度超过38.5℃,或者是使用了退热药后温度下降不到36℃,或是服用退热药后24小时内反复高热,都应该及时看医生。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并没有针对发热的特效药,任何宣称具有奇效的药物,如牛黄解毒丸、抗病毒口服液等,均没有经过科学实验证明其有效的说法。 所以家长一定要谨记,发热时,护理比用药更重要! 做好散热工作,多给宝宝喝温盐水,防止脱水,同时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
如果体温超过38.5℃并且伴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等情况,可以先采取药物降温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口服药物降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推荐自行用药。 因为药物降温容易引起药物性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小儿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